依戀是由兒童與母親的共生關系引發(fā)的,心理學理論認為孩子在剛生下來的頭兩個月,處在原型自戀狀態(tài),類似一種自閉,對外部世界渾然不知。這個時候的嬰兒相當于生活在伊甸園,享受著欲求與滿足。是母親的愛撫、溫暖、懷抱和哺乳,讓孩子從自體依戀轉向客體依戀,開始感知外部世界,感知自己與他人的關系,感知身體的邊界。如果母親性格強硬,動作粗糙,情緒不好,對孩子管理疏忽(讓孩子處于饑、渴、冷、濕等不安狀態(tài)),或不愿親自陪伴孩子,把孩子寄養(yǎng)別處,甚至虐待孩子,那么孩子就可能很難與人形成良好的依戀,心理發(fā)展延續(xù)甚至出現(xiàn)自閉傾向。有很多不能形成依戀的孩子,在成長中慢慢出現(xiàn)邊緣型人格障礙或自戀型人格障礙等。
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很重要,母親的接納、喜歡、擁抱、軀體撫慰和精神關注,將促進孩子與母親形成信任、安全、溫暖的關系,這樣的依戀關系能讓孩子變得健康、活潑、開朗、自信和自尊。
很多母親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因為自己初產沒有經驗,工作繁忙,住房條件不理想,而影響孩子的心理發(fā)展。其實絕大多數(shù)嬰幼兒都有主動與環(huán)境適應的能力。在沒有語言的時候,他努力用笑、眼睛的追隨、手舞足蹈、哭來表達內心趨向,討好并控制母親或照料他的人。母親或養(yǎng)育他的人不要挫敗孩子這樣的努力,給與必要的回應可以鼓勵并激發(fā)孩子努力發(fā)展與人交流和建立親密關系。母親給與孩子無條件的接納、欣賞,并適當?shù)卦黾优c孩子的軀體接觸、溫暖地擁抱、輕柔地撫慰、悉心地照料,孩子就可以獲得與母親的依戀。
與父母形成深層依戀的孩子有以下特征:
人際關系中,開朗活潑,有自信和自尊,懂得愛別人,能與人共情,沒有暴力傾向,善良,寬容,知道自我的邊界,不對別人過度要求。能正確解讀父母教育自己的信息,打得也罵得,孩子不會忌恨父母,一般也不會讓父母太傷心。
依戀不夠的孩子打不得也罵不得,因為父母這樣做會激發(fā)孩子內心深處對父母的不信任。
父母要用一種平和、堅定、溫暖的心去引導孩子,孩子會慢慢地完全投入父母的懷抱,完成兒童時期的心理發(fā)展任務——依戀。
|